Information Center
日期:2017-10-16 10:20:26
随着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正式吹响号角。根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439亿元,未来三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智能家居、AR、人脸支付等新兴应用逐步走向成熟,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不断深化,将驱动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保持稳步增长。
其中,智能技术对制造业的重塑,尤为引人关注。在9月举办的2017百度云智峰会上,首钢集团作为传统钢铁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一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钢板缺陷检测与识别的现场演示。短短数分钟内,百度ABC一体机便在1万张钢板图片中检测出正常钢板9714张,红皮、褶皱、孔洞分别为280张、3张及2张——准确率超过99.9%。
2017年9月,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信息)总经理佘国平指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痛点包括质量管控和生产装备的自主化能力,通过引进先进的AI技术,首钢信息希望能够在钢材瑕疵的智能识别及分类检索技术上取得大幅进展,提高质量管控效率。”
通过智能技术提升钢材质量管控效率,仅仅是智能制造的冰山一角。据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王平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从客户订单到售后服务,智能制造技术将改变商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智能化转型
在钢铁行业,智能技术还有众多实质性的应用空间。
据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麒介绍, “由于钢包属于高温移动物体,传统手段无法实现对钢包的状态感知,无感知的钢包成为了影响钢厂效率、成本、能耗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除了钢铁行业之外,智能技术在其他行业也已经开始渗透。
2017年5月11日,亚洲首个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青岛港码头投入使用,该码头设计作业效率每小时40自然箱,较传统码头作业效率提升30%,操作人员减少85%,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技术改造转型速度
根据埃森哲近日发布的《发现新动能:中国制造业如何制胜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显示,仅有4%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成为“数字领军者”,将数字化投入转化为了出色的经营绩效。19%的企业被归类为“数字实践者”,这些企业已经开始打造数字能力,但经营上未见明显提升。19%的企业被称为“传统商业领袖”,他们尚未重视数字能力,依靠过往积累维持经营优势。而大部分(58%)的企业在数字化投入和经营业绩方面都表现欠佳.